2020-05-05

疫情期间亚马逊卖家都是如何解决发货问题的?

最近欧美疫情肆虐,亚马逊卖家面临喜忧参半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欧美买家居家隔离,很多线下实体店都被迫关门,再加上建国同志不停的发钱,导致亚马逊平台流量和销量暴涨,据数据统计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0%;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亚马逊FBA物流尾程配送出现问题,现有在仓的FBA库存配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很多买家望而却步,而且非六大类目的卖家FBA发货权限被限制,就算能发也被严格卡控数量,这样和不能发其实没啥区别!

目前这种情况导致了亚马逊平台需求和供给的严重不平衡,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按道理来说这对亚马逊卖家来说可是一个天赐良机。但是发货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好比前面有一座金山,你却没有挖金子的工具,用手去扣金子也扣不下来,只能干望着着急。有个别亚马逊卖家甚至戏谑道:只要是能正常发货,我倒是希望美国疫情永远不结束。

我认为抛开短期不能发货的各种问题不谈,从长远来看疫情对亚马逊卖家来说其实是利好的。很多人说美国这一波线上电商暴涨主要是吃了线下店关门的红利,很大程度是因为不少习惯于线下购物的非电商人口因为疫情迫不得已开始网购,等到疫情结束以后一切恢复正常这波增量就自然没有了。怎么说呢,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线上的增长的确是吃掉了本来属于线下的那一部分量,但是疫情结束以后会不会吐出来我对此存疑,一旦在疫情期间很多不在网上购物的美国人一旦习惯了线上消费的便利和便宜,可能意味着就算疫情过去,消费者也不会回到过去所熟悉的线下购物了。而且原本大趋势就是全球线上电商市场正在不断蚕食全球线下零售市场,疫情无疑会进一步加快这个蚕食的速度。

1191.png 

其实经常去Facebook做测评的人会发现,很多美国人连亚马逊账号都没有,去亚马逊上面买个东西还要你教他怎么操作,这说明亚马逊在美国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属于全民应用,其实还差得远,这些美国非电商人口经过这次疫情的"教育",对于后续亚马逊来说妥妥的就是一波增量。举个类似的例子,就像在我们春节期间,大家都习惯了在网上买菜,送到家门口,疫情结束以后很多享受到网上买菜便利的人就开始频繁使用网上买菜了,不愿再去菜市场了,那么这对网上买菜来说就是一波增量。所以这就是为啥我说长远来看,其实疫情对我们亚马逊行业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利好!讲完了诗和远方,我们回到眼前的苟且,目前面对发货难,发不了货的问题,亚马逊卖家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我结合我们自己的做法以及我身边一些不同层次卖家朋友们的做法,给大家总结出来了几种应对方案,当然各有利弊,仅做参考。

01、第一种 佛系冬眠卖家

这类卖家相对来说比较想得开,一般团队也没多少人,其中小卖家居多。他们为去年旺季备的库存在三月份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也差不多卖完了,资金也回笼得差不多了,这类卖家一般就直接躺倒了,货暂时也不补了,该裁员裁员尽可能把每个月成本降到最低,也不折腾了回去休息一段时间,等到疫情好转以后再重新开始。这种类型的卖家以个人夫妻店和十人以下小团队为主,也有一部分是大公司下面的跨境电商事业部。和他们有聊过,逻辑也比较简单,评估了一下各种选项的风险以后,觉得还是不折腾了猥琐发育吧。

很多人可能会说他们不怕listing断货久了到时候重新推没权重了么?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目前你没办法补货,或者配送时间长达一个月,和他们比又有啥区别呢? 估计也会有一些人好奇如果这个时候把人都裁员了等到疫情好转了团队都没了怎么办呢?这个你也不用担心,很多夫妻店或者小团队核心就是两三个人,要么是股东合伙人关系,要么就是夫妻亲戚关系,其他搬砖的人到时候再找多得是,说实话现在亚马逊操盘手是一将难求,但是普通搬砖运营是真的好找!

02、第二种 转去做自发货的卖家

这类卖家可以说算是目前的主流,看着FBA不行就想着干脆做自发货了。怎么说呢,在三月份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做出这个决定的团队还是尝到了一些甜头的,特别是提前就开始布局海外仓自发货的团队,当FBA普遍出现长达一个月的配送周期时,一些能够更快送达的自发货链接统统都爆单了。而且一些比较有心的在美国有自己海外仓的中大型卖家,前期通过收购了一批有Seller Fulfilled Prime权限的账号再加上海外仓自发货,在FBA被限制的时期,简直爽到翻!

但是呢,现阶段我是不推荐各位再去转自发货了,因为一方面现在自发货所有的配送在前台显示全部和FBA一样都是一个月了,与FBA比已经没有太大的优势,而且现在物流配送费用太高,特别是做国内自发货的卖家,产品价格又不敢上涨怕亚马逊打击,基本上就很难赚钱了。五一后,物流又要涨价!再加上物流时效在现阶段无法得到保证,自发货可能存在比平时更高的退货率,说不定未来一算账是亏的。因为在自发货的情况下你是无法做退换货的,遇到退货要求只能把货白送给买家还要退全款。这样下来真的还不如直接躺倒猥琐发育算了。

1192.png

另一方面已经习惯做FBA的卖家突然转型自发货,整体团队会非常的不适应,而且特别容易出错,容易导致退货率飙升,很有可能就是白忙活一场,还有可能给自己的店铺和热销产品招来不少删不掉的差评。所以有条件的话做海外仓自发货的还是可以的,而且一些海外仓手里面还有seller fulfilled prime账号资源,但是国内自发货如果利润不是非常高的话就要三思而后行了,非常容易稍有不慎就白忙活一场。

03、第三种 想尽各种办法突破发货限制

坚守FBA的卖家

这类卖家比较热衷于找服务商通过翻新,以及一些内部手段,或者一些黑科技方法突破FBA发货限制,之前我们也出过一篇讲这些方法的文章>>"网传破解FBA发货限制的方法为何失败?原因在此!(附教程)" ,市面上此类的文章也有很多,大家微信上一搜就能找到一大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先说一下这些方法的安全性问题,说实话我评估了所有突破发货限制的方法,里面我个人觉得最安全最合理的就是翻新的方法,如果用翻新的模式来突破FBA发货限制个人评估是不会存在秋后算账的风险,至于其他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违规的风险,而且最近已经传出来有几个卖家操作突破发货限制被封号了。估计大家都觉得最靠谱的就是翻新,所以一窝蜂的去翻新导致现在服务商那边翻新的价格水涨船高,接连的翻了几倍,我前几天问的时候已经四位数了。虽然比较贵但是还是目前来看最安全的方法。另外提醒大家一句,现在不依赖服务商自己去翻新虽然已经很难很难了,但是依然有成功的案例,核心诀窍在于怎么找客服以及开case的沟通话术,这部分这里就不好详细说了,一发出来方法立马死,大家自己可以去尝试去悟!

1193.png 

最后我再给这类FBA卖家一些小建议

就算你突破了发货限制你也改变不了FBA上架慢配送慢的事实,很多人光等一个上架都等了大半个月,listing一直显示还剩下大半个月就到货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可以把listing先关掉,不然这样下去权重全部都流失了,不如先把listing关掉等待成功上架以后再打开!

另外大家还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面对你所需配送时间很长的FBA listing,可以尝试不断的变换亚马逊前台左上角的邮编地址,看看配送时间是不是随着邮编改变而改变,如果的确是在某些邮编下面配送时间长,某些下面配送时间短的话,那其实影响并不大,而且说明这个亚马逊的仓库的问题也不大,这个仓库就可以进入我们的白名单,后续在发的时候就可以尽量选择我们白名单里面的仓库。如果不论你怎么变动邮编地址,配送时间还是一个月以上的话,那说明这个仓库问题很大,可能仓库爆仓或者员工有感染导致运力不足,以后就得想办法绕开这个仓库,遇到要发到这个FBA仓库的货可以先不发,或者先送海外仓。这项工作可以联合几个朋友一起做的话效率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

1194.png 

04、第四种 尝试卖防疫产品的卖家

最后一类卖家就是看着防疫产品眼馋,想着如果我开始做防疫产品,不但能够享受优先配送,没有限制发货的困扰,还能够爆单,真的是要多爽有多少爽。但是前段时间亚马逊那一波封号外加冻结资金粉碎了多少人的发财梦,我这边不少卖家几百万的款被扣拿不回来,一夜之间就破产了,真的可以说惨不忍睹。我在这里建议大家没有防疫白名单账号就不要去碰这些防疫产品了,迟早会出事的。这段时间见了太多前几天出单还出得爽,突然之间就要死不活哭天抢地的投机卖家了。而且在我看来,这一波亚马逊明显就是故意冻结资金不给钱的,想着大不了账号死了就死了的人真是太天真了,亚马逊爸爸盯上的是你的本金!

关于亚马逊卖家如何应对发货问题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其实在我看来,虽然现在有种种问题各种不堪,但是欧美的疫情终究会过去,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如果你是把亚马逊当做一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在做的话,我希望你不要去计较现阶段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有战略家的思维和眼光,看到更远的事情并且开始为之做准备,千万不要因为眼前发生的事情乱了阵脚,做出错误的决策,放弃了自己的主业,或者白白浪费了大把的时间,打乱了原本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及公司的步骤。

目前现状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真的无法改变,与其坐以待毙怨天尤人或者铤而走险,倒不如开始未雨绸缪为未来做规划。不瞒大家说,我这边认识的一些卖家朋友,有的已经开始选品工作了(非防疫产品),这几天包括五一都约了我去跑产业带;有的在开始疯狂注册囤积卖家账号,(亚马逊下半年一定会全面推视频验证,以后多账号就非常难了,现阶段是注册的黄金节点);有的趁着这段时间不忙在组织员工学习提高运营技能,同时尝试新的平台和营销方法。要知道,一个成熟的亚马逊卖家,是不会轻易乱了阵脚的,是不会轻易改变方向的!毕竟疫情迟早还是会过去的,等到疫情过去以后你再去规划后面的事情肯定来不及了。


来源:Moss的精神家园

文章来源:https://www.ikjzd.com/home/12099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