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主播 荣烨×私宅设计名人堂:这里是全家人的居心地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在过往的《私宅设计名人堂》栏目中,我们看到了近40年老房变身星级酒店,以及祖孙两代人共同居住的“可生长的家”。每一个家都在诉说自己故事的同时,展现出不一样的样貌。
在本期,设计师荣烨带来了一个质感十足,又充满文艺气质的家。在设计师的巧妙设计下,330平米别墅中的诸多“鸡肋”空间,变身为大人与孩子们,向内关照自我的精神领地,书写岁月的静美和睦。
点击看视频
一楼平面图
二楼平面图
三楼平面图
设计师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改造这一空间
1. 改进玄关面积过大,缺乏实用性的问题。通过砖墙、玻璃等划分空间并保留隐私。
2. 楼梯位于房屋中部,体量较大,侧面和底部空间比较鸡肋,和公区空间缺乏关联。设计师利用楼梯原结构设立书柜,整体抬高,将底部空间改造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3. 将本处于花园的门廊加入到室内起居室,提高了采光,拓展了空间,丰富了动线设置。
4. 二楼作为亲子空间和孩子的卧室,加大了空间的可延续性设计,丰富空间局部功能。
玄关与起居室之间,用老砖墙做了空间的划分,并带出进入起居空间的过道。大面积长虹玻璃和铁艺格子窗,既让视野有所延伸,又保留了起居空间的隐私。
在墙体退让出的空间处,设置了“L”形的玄关收纳单元。柜体的容量大概是100个20寸登机箱的储藏空间。卡座长度可以轻松坐下三个人同时换鞋。
设计师利用楼梯原本墙体结构设置了书柜,让大人小孩都有便于自己取放书籍的区域,增加了楼梯动线拿书的的实用性。
异型空间改为孩子的“宝藏地带。楼梯区域整体抬高15cm,界定孩子的玩乐和阅读空间。攀爬钉的楼梯立面,又给孩子带来了一个惊喜。窗户处的卡座,方便大人在这里阅读和陪伴。
花园门廊加入到室内起居室空间,提升起居室采光,丰富了空间的动线设置。顶上两边对称的过梁离地高度只有2.35米,如果统一下压吊顶难免压抑,所以采用回收的老木板对两根大梁进行装饰和弱化,老木板特有质地塑造了平和宁静的空间氛围。
女主人清楚自己的习惯与需求,客厅、餐厅、厨房之间紧密联系,方便她与孩子的日常生活。
水槽设置到有树景一侧的窗边,在葱郁清凉的绿意映带下,水盆区的家政也是轻松愉悦的。
开放式厨房选择漏斗式的油烟机,造型上比较利落也方便清洗。水盆柜和灶具柜体高度根据女主人身高进行定制做了高低处理。
通往卫生间的走廊尽头装饰了弥生志的挂画,降低经过走廊时的冗长感。
只有2平米的客卫设置成马桶间。波浪面亮光的墨绿色墙砖搭配黑白拼花马赛克地面,拉出空间感并提亮空间,盥洗台下方搁板可以搭配藤篮,用于日后收纳的拓展。
设计师利用楼梯下部空间嵌入浴缸功能,在一天忙碌后,屋主可以用泡澡的方式舒缓调整疲惫身心。
一楼客房是女主人为双方父母准备的,墙面配色是cf18“欢迎回家”的主题色-暖木棕,色调偏软,属于温暖感强烈的颜色,为老人房注入了宁静的包容感。
二楼算是整个房子的第二起居室。利用墙角设计的树屋,隐蔽了构造柱的同时制造了有趣的空间场景。 儿童房卫生间采用充满阳光活力的橙色和灰蓝色搭配,卫浴空间变得活泼有趣起来。 三楼楼梯间拥有大面积采光和层高的优势,以百叶窗框构架出空间的层次,百叶可以调节角度引入光线,让楼梯空间更加舒适。 原有的露台空间变成了一个多功能的书房。 主卧空间延续了屋主喜好的湖绿色,搭配了深蓝色的丝绒布艺,鱼骨铺地板的温润,让人回到卧室可以自然放松,深蓝色丝绒的窗帘和床档营造空间的复古和高级感,但一切都看起来简单,舒适,自然。 利用床尾空间规划了一处卧榻,卧榻下部空间作为小件衣物收纳,用两扇折叠玻璃木门实现空间的开合,屋主夫妇可以窝在这里阅读、冥想或是彼此促膝谈心,享受恬静时光。 衣帽间做了双开门的折叠门,折叠门上半部分加入了长虹玻璃,让视野可以得到延伸,光线可以自由的渗透,放大了空间感受。 每个人仿佛都需要一块属于自己的居心地,放松,抚平,内观。当我们感到平静,也是体察到自然与生活相融之时,看到日光洒落在桌子,地板和墙面上就能感受到这里的平和与包容,就像《人生果实》的电影里那句:「在这种安心中度过每一天,比什么都要美好」。想要了解更多案例中的设计巧思和灵感呈现,欢迎移步本文开篇收看本期视频。 本期主讲名师 荣烨
成都吾隅家居设务所创始人
通过“设计思考”去满足屋主对于家的功能需求及情感连结
用多元化创意尝试,为每一个家开启新的可能《私宅设计名人堂》系列栏目持续更新中.....
关于《私宅设计名人堂》
“堂”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房子,而它亦有着不流于字面的意义,课堂,是学习之路上的进阶,“登堂入室”代表着学问或技能的炉火纯青,而“殿堂级”更是对于某个人在其所深耕领域的极高嘉奖。
依托于PChouse Award私宅设计大奖,由PChouse发起并成立的“中国顶尖私宅设计名人堂”以“堂”命名,其内涵既是立足于“房子”基础上的探索与思考,也是由此发掘中国最顶尖的私宅设计师,传递最具时代意义的居住美学风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