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寿山石石雕名家陈益晶:多年梦想照现实

寿山石石雕名家陈益晶:多年梦想照现实

  人物名片:陈益晶,1957年生,福建福州人。幼随舅父林炳生学艺,后又拜岳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为师。1997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现代经济管理专业。擅长寿山石人物、山水圆雕和浮雕。作品题材广泛,构思巧妙,善用天然俏色,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又注重人物神情和姿态的刻画,形神兼备,新意迭出。

  代表作有《天机不可泄漏》、《福临门》和《普天同庆》等。作品《三乾坤》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普天同庆》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兰亭诗会》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出版个人作品集《陈益晶雕刻艺术》。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晋安区政协委员、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201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和其他许多寿山石雕刻家相比,陈益晶的艺术道路似乎特别平顺。

  从小跟随舅父林炳生学习寿山石雕刻,十多岁就凭着过硬的雕刻技术当上福清工艺美术厂的石雕师傅;从厂里出来后,顶替退休的父亲,被安排进入国营企业工作,闲暇之余刀耕不辍;后来停薪留职,专心从事雕刻,一件件作品和一个个奖项显现着他的技艺,让他从无人知晓的青年,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乃至获得工艺美术界最高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顺利跻身大师之列;在适婚年龄,又因舅父与林发述家毗邻,由舅母牵线,近水楼台成为林家女婿。

  如此顺风顺水在外人看来,简直到了波澜不惊的程度。而实际上,在这背后却是陈益晶漫长的付出与努力。

  多年梦想照现实

  “梦想”这个词,从我们懂事起,就常常被问及。梦想是五颜六色,充满未知感的,在实现的过程中,有人天马行空,梦想终究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有人脚踏实地,梦想最终变成现实。陈益晶属于后者。这辈子,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雕好寿山石,为寿山石行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梦想不是空想,只要坚持,成功便会如约而至。”

  四十多年来,陈益晶在寿山石雕创作上努力探求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尤其擅长人物刻画,承古法而有新意,能巧用石材的自然形状、丰富纹理和多彩石色表现作品的主题,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在追求精美的同时,又注重作品的内涵,寓意深远悠长。他的善伯洞石《东山弈棋》,因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博得著名金石书画家潘主兰先生的赞赏,并欣然题词:“因材施艺,巧用自然”。

  在陈益晶家中,还有一副潘主兰题赠的雄健洒脱的对联:不发狂言宜吉利,多行好事自祯祥。这幅墨宝,正是陈益晶为人的真实概括,也是他雕刻之路上的警示名言。

  谦逊平和、低调内敛的他,在寿山石雕刻世界里心无旁骛,洒脱淡然,终于攀上工艺美术界巅峰。

  技艺精妙出林氏

  普通家庭出生的陈益晶,因为舅父林炳生的缘故,早早的便在寿山石世界里悠游。

  起初是出于好奇,时常放学后到舅父家在旁看他创作。那么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经由刻刀一雕一凿就能形成美轮美奂的作品,这份像魔术般神奇的工作对于充满求知欲的小孩子而言,无疑充满了吸引力。

  母亲见他对寿山石十分痴迷,随口说道:“要不你就拜舅父为师学雕寿山石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想法开始在小益晶心中荡漾。

  1966年,“文革”爆发,正上小学三年级的陈益晶停学在家,他便利用这个机会正式拜舅父为师。不久学校复课,陈益晶继续上学,得空就跑去林炳生家继续学雕刻。后来,征得母亲同意,益晶决定干脆住在舅父家,白天上学,晚上学刻寿山石,学业、雕艺两不误。

  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学校也没办法按常规开学,上课时间时断时续。如此反复几次,陈益晶索性辞了学,跟在林炳生身边,专心学艺。

  舅父为人不善言辞,雕工却十分了得,在当时已极负盛名。舅父的父亲林友竹亦是寿山石雕东门流派的杰出传人,擅长圆雕人物、花卉。虽然在陈益晶出生时林友竹早已去世,但他从小曾多次听家人提及这位前辈。林炳生自幼传承父亲技艺,运刀敏捷、造型准确,刻画人物神态兼备,精妙绝伦。又因其下刀深且快,而被称作“快刀手”。

  在鼓山后屿深厚的寿山石雕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以及舅父的细心指导,年纪虽小,悟性却高于同龄人的陈益晶,开始崭露头角。




TAG:寿山石石雕名家陈益晶:多年梦想照现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